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团队再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佳绩-Huanjiao
首页 指南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团队再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佳绩

来源:中国研硕网 上传时间:2023-07-11

  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福州大学承办的“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系列活动在福州大学举行。

  经激烈角逐,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团队荣获全国一等奖3项(每个培养单位不超过3项),其中“华为专项奖”1项(全国10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48项;在全国521家研究生培养单位中,总得分名列第八;华东师范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我校数模竞赛指导教师、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向韵和软件工程学院王俊杰(胡亦秋团队成员)、同济大学陈健平(李洋团队成员)两名同学,分别代表学校和获奖团队上台领奖。

  

  颁奖环节后,主办方组织部分全国一等奖团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

  软件工程学院胡亦秋团队选择a题,通过对异常数据进行清洗,选取合适的特征加以筛选,构建出一套机器学习模型用来解决5g基站部署问题。在异常数据清洗时,团队通过分析统计图表和绘制数据地图的形式,根据颜色变化是否连续准确地捕捉到异常信息并进行删除操作,进而根据已有的专家知识经验模型和5g基站位置、周围地形环境等几何性质来构建特征信息,并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非线性变换来扩充特征信息,然后采用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以平均排名的方式筛选出和结果紧密相关的特征子集,并放入构建好的全连接神经网络中,通过梯度下降的方式和以最小平方误差作为损失函数对模型进行训练。最终,该模型获得a题全国一等奖第四名,摘得“华为专项奖”。

  

  

  数学科学学院李洋团队选择b题,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和坐标系转换,解决航天器的星敏感器光轴定向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相邻三角形验证的星图识别匹配算法,从误差分析角度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改进,准确、高效地解决了导航恒星的匹配识别问题。从特征数据库的建立、最佳观测三角形的选取,到快速的星点匹配和准确的验证,该算法精确地匹配出了题目中的八张星图。相比于已有的星图识别算法,该算法占用的存储空间更小、匹配识别时间更短、鲁棒性更强,具有更好的效果和适应能力。该成果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取得b题一等奖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不断强化以服务国家、社会、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理顺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管理,加大支持力度,落实主体院系责任,完善奖励激励办法,构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健全获奖团队、指导老师和培养单位荣誉激励机制,营造研究生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打造优秀创新实践团队,已孕育、形成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双创成果,在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创“芯”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创新实践系列赛事中保持领先、领跑地位。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收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2。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召开2019年度学术年会 下一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通过AACSB国际认证

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QQ群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更多